按照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,以及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—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《长三角地区2019—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《汾渭平原2019—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要求,近日,生态环境部向重点区域相关省和城市人民政府发送了《关于重点区域2019-2020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函》(以下简称《通报》)。
《通报》指出,2019年10月—2020年3月,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,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.9%,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.0%,80个城市中,76个城市PM2.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目标要求,75个城市满足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“2+26”城市(以下简称“2+26”城市)PM2.5平均浓度为7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3.6%;发生重污染395天次,同比下降36.2%,超额完成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%、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%的改善目标。长三角地区PM2.5平均浓度为46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6.4%;发生重污染60天次,同比减少58.0%,超额完成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%、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%的改善目标。汾渭平原PM2.5平均浓度为7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1.4%;发生重污染152天次,同比下降34.8%,超额完成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%、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%的改善目标。
从各重点区域看,“2+26”城市PM2.5平均浓度最低的3个城市依次是北京、廊坊、长治(并列第二),分别为47微克/立方米、55微克/立方米、55微克/立方米;浓度最高的3个城市依次是安阳、濮阳和石家庄,分别为94微克/立方米、84微克/立方米和81微克/立方米。重污染天数最少的3个城市依次是阳泉、长治和晋城,分别为3天、4天和6天;天数最多的城市依次是安阳、濮阳和石家庄(并列第二),分别为33天、25天和25天。从改善幅度看,“2+26”城市中除太原和济宁外,26个城市完成了PM2.5浓度改善目标。28个城市PM2.5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,其中保定、开封和郑州降幅最大,同比分别下降25.0%、21.6%和20.2%。26个城市完成重污染天数减少目标,其中减少最多的4个城市为保定、郑州、开封和邢台,同比分别减少16天、16天、15天、15天;德州和天津重污染天数同比分别增加3天和1天。
长三角地区PM2.5平均浓度最低的3个城市依次是舟山、黄山和丽水,分别为19微克/立方米、26微克/立方米和27微克/立方米;浓度最高的3个城市是亳州、阜阳和淮北,分别为73微克/立方米、72微克/立方米和70微克/立方米。21个城市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;重污染天数最多的4个城市依次是淮北、亳州、阜阳和宿州(并列第三),分别为9天、8天、5天和5天。从改善幅度看,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中,除金华外40个城市完成了PM2.5浓度改善目标。PM2.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的3个城市依次为绍兴、扬州和合肥,同比分别下降28.6%、26.2%和25.8%;金华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2.9%。除宿州和淮安外,39个城市完成《攻坚方案》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。19个城市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,减少天数最多的3个城市依次为徐州、亳州(并列第一)和池州,同比分别减少11天、11天和9天;20个城市重污染天数同比持平;宿州和淮安等2个城市重污染天数不降反增,均同比增加1天。
汾渭平原PM2.5平均浓度最低的3个城市依次是吕梁、晋中和铜川,分别为45微克/立方米、56微克/立方米和58微克/立方米;浓度最高的3个城市依次是咸阳、运城(并列第一)和西安,分别为84微克/立方米、84微克/立方米和78微克/立方米。重污染天数最少的3个城市依次是吕梁、铜川和晋中(并列第二),分别为1天、4天和4天;天数最多的城市依次是咸阳、运城和临汾,分别为26天、23天和22天。从改善幅度看,汾渭平原11个城市中,除运城外10个城市完成了PM2.5浓度改善目标。10个城市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,降幅最大的3个城市依次为吕梁、咸阳和临汾,同比分别下降18.2%、16.0%和15.4%;运城同比上升1.2%。除运城外10个城市完成了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,其中减少天数最多的3个城市为洛阳、咸阳和渭南,同比分别减少20天、17天和12天,运城市同比增加2天。?
附件
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-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
排名
城市
PM2.5平均浓度(微克/立方米)
重污染天数(天)
2018秋冬季
2019秋冬季
同比变幅(%)
目标(%)
完成情况
同比变幅
目标
1
保定市
96
72
-25
-4
完成
32
16
-16
-2
2
开封市
97
76
-21.6
-6
33
18
-15
-3
3
郑州市
89
71
-20.2
30
14
4
邢台市
77
-19.8
34
19
5
阳泉市
59
-18.1
-5
15
-12
-1
新乡市
83
68
26
13
-13
7
廊坊市
67
55
-17.9
9
8
石家庄市
98
81
-17.3
-5.5
36
25
-11
焦作市
74
-16.9
29
10
菏泽市
87
73
-16.1
11
邯郸市
94
79
21
12
濮阳市
99
84
-15.2
滨州市
63
-14.9
衡水市
69
-14.8
17
长治市
64
-14.1
持续改善
沧州市
-12.3
晋城市
70
62
-11.4
6
安阳市
106
-11.3
-6.5
40
-7
聊城市
82
28
20
淄博市
78
-10.3
-8
唐山市
-9.9
22
北京市
52
47
-9.6
0
23
济南市
-9.5
-4.5
24
德州市
-9.2
未完成
鹤壁市
86
80
27
天津市
65
-4.6
太原市
-4.1
济宁市
-3.8
定州市
102
-22.5
38
-14
辛集市
-19.2
37
济源市
92
75
-18.5
-23
《长三角地区2019-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
绍兴市
49
35
-28.6
扬州市
61
45
-26.2
合肥市
46
-25.8
-3.5
宁波市
39
-25.6
—
铜陵市
-25.4
池州市
57
43
-24.6
-0.5
-9
盐城市
芜湖市
-24.2
南京市
54
41
-24.1
宣城市
56
44
-21.4
安庆市
48
-21.3
-2.5
镇江市
滁州市
66
-21.2
六安市
-21
舟山市
-20.8
泰州市
-19.3
嘉兴市
-18.6
无锡市
50
-18
湖州市
南通市
51
42
-17.6
杭州市
-17.4
徐州市
-17.1
蚌埠市
连云港市
-15.8
苏州市
-15.7
淮北市
-13.6
常州市
60
-13.3
黄山市
马鞍山市
-12.7
淮南市
-12.2
31
阜阳市
-11.1
丽水市
-10
上海市
宿州市
淮安市
-6.7
亳州市
-6.4
宿迁市
-6.2
衢州市
-5.6
温州市
-3.3
台州市
-3.2
金华市
2.9
《汾渭平原2019-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
吕梁市
-18.2
咸阳市
100
-17
临汾市
91
-15.4
晋中市
洛阳市
-13.8
-20
三门峡市
铜川市
58
-10.8
渭南市
-10.7
西安市
-7.1
宝鸡市
运城市
1.2
杨凌示范区
西咸新区
93
-19.4
韩城市
-15.9